丁宗寅:平台之谋,颠覆传统商业游戏规则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5
丁宗寅
斯兰大厦
中国网福建5月25日讯(记者 周晓磊 文/图)公元1260年,一位阿拉伯人改写了世界商业规则——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时任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赛典赤·瞻思丁发行了历史上第一种正规的纸币——中统交钞,一种和现代钞票几无二致的纸币,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欧亚各国之间商贸往来的结算,成为世界货币史上一大创举。800多年后,他的22世裔孙将生意做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时,也激发了内心深处潜藏已久的梦想——打造一个全球资源整合服务供应平台,让做生意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像祖先那样抒写自己的商业传奇。
5月19日上午9:40,晋江,五里工业区。中国网记者如约走进斯兰大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菲律宾首富施至成先生的题词:求财顺人意。尚未仔细琢磨其中含义,斯兰集团掌门人——丁宗寅先生已经迎面走来。或许得益于的高尔夫运动,60后的丁宗寅比同龄人更年轻有活力,微笑中透出的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他礼貌地把手机调为静音,这一细节顿时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以往大多数采访都是坐着面对面的聊,今天,我们面对面站着聊?”虽然是浓重的闽南口音,却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真诚。按照惯例控制在20分钟以内的采访,竟然不知不觉进行了一个半小时。
丁宗寅分享创业故事
斯兰大厦
奶奶说:打死都不相信会这么穷!
晋江,品牌之都,土豪遍地,当地有句俗语:“阿拉伯人擅经商,晋江丁氏会做生意”。作为其中一员,丁宗寅也是地地道道的阿拉伯后裔,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元世祖时期的中书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这位先知默罕默德的直系后裔,不仅发行了历史上第一种正规纸币,更在调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后,官声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谥封“咸阳王”。 其后裔开枝散叶到了全国各地,其中泉州晋江丁氏和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同宗同脉,均属赛典赤·瞻思丁的后代,经过数代辛勤经营,丁氏祖先成为泉州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记得小时候听奶奶说我们以前很有钱,有商船、运输船,黄金白银一大堆,就放在走廊上。”谈起奶奶,丁宗寅的眼神变得更加柔和,1962年出生的丁宗寅不仅没能够赶上荣华富贵,却在那个特殊年代,因为父亲特殊身份,遭遇了更多的磨难和痛苦:“奶奶说打死都不相信会这么穷,穷到没米下锅”。
穷则思变,为了养家糊口,更为了让奶奶过上以前一样的好日子,少年丁宗寅推着家里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当货郎,1986年,年仅24岁的丁宗寅用贩卖“针头线脑”攒下的家当创办了闽港化工经营部,起早贪黑地从汕头贩卖橡胶、PVC、TPE到晋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个几十平米的小门面在1991年变成了一座大厦——伊斯兰后裔的丁宗寅命名为“斯兰大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迪安博士亲自为大厦剪彩并种下了一棵常青树。如今,斯兰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横跨国内外贸易、物流、金融服务、工业制造、房地产、资产运营、旅游休闲等多种业态的集团公司,拜耳、巴夫斯、三星、三井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成为斯兰的合作伙伴,服务贸易业务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
“到九六年给奶奶成立基金会,我跟奶奶说,现在已经跟你(以前)一样非常有钱了。”从一无所有,到女儿含着金钥匙出生。孝顺的丁宗寅实现了对奶奶的承诺。然而,作为企业家的丁宗寅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来临了,传统的商业游戏规则正在被狠狠地颠覆。
服贸平台:商业游戏新规则
“做工业非常辛苦,我们村里240家。现在剩不下29家。作为60后的企业家,谈起当年的创业老友,丁宗寅不免有些伤感,“我们生逢其时地碰上了这样一个激荡多变的大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处处充满了陷阱与禁忌;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机遇与奇迹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曾经红火一时的企业,为何几年之后就销声匿迹,难道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宿命?丁宗寅反思的结果是:企业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变化。
互联网大潮下,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纷纷遭遇滑铁卢,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的丁宗寅考察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之后,提出打造全球资源整合服务供应平台的企业发展战略——即“一主两翼”经营战略。“一主”: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两翼”即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以危化品、港口、保税三大物流板块组成斯兰物流,为海西地区提供“专业、安全、高效”物流服务。斯兰金融控股公司于2012年,由泉州市政府首家批准设立的,下设民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开发多种金融产品,满足中小微企业之急需。
2013年底,斯兰“商贸中心”改名“服贸中心”,一字之差,折射出经营理念的巨大变革:“将过去纯粹的做买卖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以服务带动经营的模式,从供应链的服务上寻找到我们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丁宗寅告诉记者,斯兰要打造的是立足海西,面向全球,通过地面和线上的融合,以化工供应链为先,外贸综合服务为专长,以物流和金融为两翼,打造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行业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海西首创服务贸易新的商业模式,斯兰服贸中心的成立,吸引了大量厦门、上海乃至国外的晋江籍商贸企业的回归入驻。待到斯兰服贸中心五期全部建设完毕,将可容纳1000家商贸型企业。
“我经历了从黑猫白猫时代到现在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不能坐等观望,必须抢抓机遇、主动转型,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创平台就是转型,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年轻的创业者少走弯路。其次我觉得正在创业的年轻人要平衡,一边要弘扬一边要检讨,不断的检讨,找到自己适合的定位。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沉下心来,去沉淀,去传承,不要把传统的东西给丢失了。”丁宗寅以自身经历告诫年轻的创客们。
斯人之德 其嗅如兰
在斯兰,有三节:同心节,出征节和植树节。出征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斯兰员工齐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寓意员工吃完这顿饭,喝完这杯出征酒,就要全部出发奔赴各自岗位,在新的一年当中,带着必胜的信心去开拓市场,争取新的胜利。
“晋江很多企业家也来参加,去年出征节,我们就提出了创平台,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丁宗寅告诉记者,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他还要和员工们一起过同心节,斯兰"诚信\融合\拼搏\共享"的企业文化,通过节日活动潜移默化沁入员工心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的孩子回来过中秋节,我都会告诉他,公司有一堆跟爸爸一起奋战的家人,让他和员工们一起过这个意义特殊的节日”。
斯兰植树节无疑是环保践行者丁宗寅又一个精彩的创意——每年三四月份,丁宗寅都要带着家人和员工参加植树,为了规划好每一寸绿化土地以及保证绿化成活率,斯兰成立绿化公司,用专业的队伍维护绿化,这些绿化工作已经初显成效。目前,斯兰已分别在工业区水库、泉州出口加工区、斯兰高尔夫会所、八仙山公园、少林寺等地植树造林,斯兰愿景林在各地茁壮成长。
2011年2月10日的斯兰集团出征节上,斯兰集团决定捐种1000亩梭梭树,用于治理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2013年8月,丁宗寅及夫人丁梅红赴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接受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人民政府的立碑表彰。
活动之余,当听到祖孙三代治沙,经济陷入困境的牧民张玉生一家的情况后,丁宗寅及夫人丁梅红立即赶到张玉生家看望,现场慷慨解囊的同时,夫妻二人当场承诺资助小芫读到大学毕业。2014年秋季,包含学费在内的爱心款准时汇到张玉生的帐户上。父亲得了重病,全家又要在沙漠里架电,还要打井植树……正当张玉生一筹莫展的时候,爱心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为此,张玉生和女儿写来了一封质朴感人的信,表达对丁宗寅夫妇的感激之情。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丁宗寅夫妇的推动下,斯兰集团先后设立了三个慈善基金。斯兰集团在生态公益林项目、教育、助老、扶贫、赈灾领域总计捐款4500多万元。省地市三级政府两次立碑表彰。丁宗寅先后被授予“中华慈善人物”、“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闽商建设海西突出贡献奖”、“泉州市慈善家” “晋江市慈善总会永远荣誉会长”等荣誉称号。
采访即将结束,当了解到中国网福建频道正在筹备成立泉州民营经济研究会,并邀请斯兰集团共同参与创办时,丁宗寅高兴地表示,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快40年了,也产生不少优秀的企业,然而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各类商学院,能够成为商业教学案例的泉州民营企业屈指可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专门的机构对泉州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泉州民营经济研究会无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不仅是研究的平台,更是学习的平台,斯兰集团非常乐意参与研究会的创办,他本人也非常愿意将多年的企业经营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給年轻一代创业者。
[后记:采访结束,丁宗寅很自然地送我们到大门口,打开车门,让我们先上车,启动后,他微笑目送我们的车子徐徐远去,方才转身往回走。这时,我才突然想起,采访的话题竟然没有一个聊到他喜爱的运动——高尔夫,然而,一个半小时的对话,让记者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个“诚实”、“自律”、“谦和”的高尔夫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