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商|丁宗寅:呼吁更多的海外华侨能返乡一起泉州打拼
文章来源:大泉商         发布时间:2015-01-09


 

人物:丁宗寅

身份:旅港同胞、斯兰集团董事长

海丝寄语:
  家乡已为我们返乡创业构架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也希望更多的海外华侨能返乡一起打拼。
  丁宗寅更喜欢别人称呼自己“搬运工”。这可不仅仅是现在的流行词,他认为自己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泉州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做外贸生意的他多年来把国外的先进材料、先进理念带到家乡来,这样的“搬运工”角色让他乐此不疲。
  提到海丝,丁宗寅的理解是,这是个大课题,以前身在海外,总觉得都是跟着别人的步伐在走。如今中国提出“一路一带”的海丝战略,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这是个利好消息。
联合国的海丝考察 为他与阿拉伯牵线
 
  丁宗寅的家乡在晋江陈埭,他还是阿拉伯的后裔。斯兰集团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贸易。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来泉州考察,还来到斯兰集团,寻找做国际贸易的阿拉伯后裔。丁宗寅和他们一起种下世界友谊之树,从此开始每年举行推动环境保护的对话。
  有意思的是,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项目协调人迪安博士亲临丁的公司时,告诉他把公司名称从“海斯兰”改为“斯兰”,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斯兰集团。
  他跟阿拉伯的因缘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与中东国家的石油产品贸易是集团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他阿拉伯后裔的身份也给了斯兰集团更多商贸“福利”。
  他自己更喜欢“搬运工”这个称呼。“我是一名搬运工,专门负责将产品,从国内搬到国外,或从国外搬到国内。”他风趣地说道,自己事业走出的每一步,都与泉州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做外贸生意的他多年来把国外的先进材料、先进理念带到家乡来,这样的“搬运工”角色让他乐此不疲。
  早在11年前,斯兰集团开始了在晋江的发展历程。提到海丝,丁宗寅的理解是,这是个大课题,以前身在海外,总觉得都是跟着别人的步伐在走。如今中国提出“一路一带”的海丝战略,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这是个利好消息。

 

希望更多海外华侨都能返乡一起打拼
 
  这次在泉州,丁宗寅特地准备了一份自己企业的材料,提出了斯兰转型升级的初步设想和构思,集团拟准备打造供应链的品牌,借助海丝重新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即以服务贸易为主,以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为翼的升级版的发展战略。
  在丁宗寅看来,可以说,借助海丝这一机遇,他已有了初步构思:继续做好自己的专业,做好服务贸易供应链,升级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他的规划蓝图中,想在原有平台上再升级,建个供应链平台,为贸易企业等实体经济企业,构建码头、保税、金改等服务。
  谈起民商,给人的印象是爱拼敢赢,很拼很积极投入工作。丁宗寅认为,面对大市场,单拼还不够。“这次来家乡泉州参加这次会议,就想构建个平台,目的让所有贸易企业、实体经济企业,一起共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我们的商贸服务。”
  他感慨地说道,其实在海外经商,特别是商贸流通的企业,在哪都可以做。这些年,家乡已敞开胸怀欢迎大家返乡创业,并提供了各种软硬件环境。就他个人而言,政府已经帮他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金融控股他是申请第一家,物流、危化品等都批给他。“家乡已为我们返乡创业构架一个很好的平台,海丝战略更搭建出了一条通畅的返乡路。我也希望更多的海外华侨能返乡一起打拼。”
更多海外侨亲
“海丝寄语”
 
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卢祖荫
  海外华侨团体应协助祖籍国各个领域的经贸合作考察团,努力促成适合的合作并取得成果。“亚太梦”是美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宏伟的大工程,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将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共同努力实现“亚太梦”。

菲华商联总会名誉理事长庄前进
  如果我们能够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或是知名品牌相结合,采取与当地企业合资的合作方式,代理名牌产品的生产,就能实现更好的共赢,也有利于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会长傅森林
  泉州要“走出去”,可以利用我们泉州特有的资源——华侨社团组织。泉州的华侨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影响力,如果能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将会有很大的便利。

世界越棉寮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洪绍平
  泉州在“走出去”时应该利用海外侨团的力量。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也非常便宜,如果能够得到当地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一定会事半功倍。(《大泉商》微信编辑/新媒体运营 郭惠斌)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htm